【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第1句】: 道德经里说人品的句子
镜花水月7o圯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二十五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二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第五十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第二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三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第五章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第五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六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第七十七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第四十九章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第四十九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第五十一章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五十一章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十四章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第八十章
【第2句】: 道德经与佛经所讲述的人生精神追求在那里
道德经与佛经都是对宇宙本体的真相阐述。虽然用词不一样,但是境界却是没有差别的。
佛:空性。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因果。
道:虚。太上无我。变化。
佛:寂静涅槃。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道:求同存异。所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人生追求就在于:
在生活中保持超然,以超然的心态而处世。
【第3句】: 道德经中讲述生活的本质是哪一章
道德经中讲述生活的本质是《道德经》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大风箱吗?静止的时候,它只是一个空虚的世界,一旦运动起来,就会运转不息,永远不会枯竭。政令多反而会行不通,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分析: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公平的,我们每一个人也是平等的,生活就是这样的。
【第4句】: 道德经写人生身不由己的是哪一句
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会明白保险是什么了。
寿险到底是什么? 寿险对人类而言:是每个人对他自己及家庭应尽的责任以及是一种支付人生必需费用的手段。 一、寿险是在尽责任(一个人对他自己及家庭应尽的责任) 每一个人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最简单的,我们是上辈人繁衍下来的。
我们生来就有父母、祖父母,将来我们也终究会有妻子儿孙。人一生短短几十年,就生活在这种亲情循环中。
我们身不由己的来,同样最终又身不由己的去,来时赤条条一无所有,去时一缕青烟终于也烟消云散。既然如此,我们活着时剩下的就只有那份责任了。
我们是在父母最恩爱的时候孕育出来的--爱的结晶。因为这份与生俱来的爱,人类的责任就世代相传,与生命同在。
我们在婴儿时期身不由己地接受父母长辈对我们的责任的同时,实际上也无可推脱地背上了对他们的责任。这种责任与生俱来,死后还留存于世,逃不掉,甩不脱。
生生世世,历代相传直至永世。 那么人类的这份责任是什么呢? 对自己、对父母、对妻儿、对朋友、对社会。
对自己--很多人都认为人对自己没有责任,那是错的。在人所有的责任里面,对自己的责任乃是最重的。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有“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意思是说:只有把天下看得比自身还轻的人,才可以担当天下之任,只有爱自身超过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千万别误会此中的“把自己看得比天下重和爱自己胜过爱天下”并不是教导老子天下第一的论调。
而是说:要珍惜自己,要爱护自己,不要让天下的身外之物浸染腐蚀自己。这样,才可以为天下人办事。
在一个人所有的责任中,对自己的责任是首先而又首要的。没有一个对自己都不会负责的人,会对其他人、对天下负责任的。
为自己尽职尽责,想一想自己的日常,你都安排和预计了吗?人沉沦于红尘中,实在是渺小和脆弱的。我们有太多的恐惧害怕。
我们害怕: 【第1句】:生病时无人照顾 【第2句】:贫穷时没有援手 【第3句】:失业时无从接济 【第4句】:孤寂时无友陪伴 【第5句】:怕无法照料家人 【第6句】:怕失去尊严 【第7句】:怕老年人无人奉养 你有这么多的恐惧感,但大多时候,你却仍然戴着假面具笑谈于人生,以告诉别人你是生活的强者。我知道其实你跟所有的人一样,对很多美好的东西有着渴求,你希望: 【第1句】:幸福与安定的生活 【第2句】:受朋友、家人的尊重和爱戴 【第3句】:有能力照顾家庭 【第4句】:拥有健康的人生 【第5句】:在财产上有安全感 【第6句】:老年时无忧 【第7句】:在生命危难中无虑 对自己尽责就是保证自己一生无论在何时何种情况下都能应付人生出现的种种危机和风险,以便让我们有机会履行其它的责任。
对父母--没有人能逃避这份责任,也不应或者不许。父母给我们的责任是随着我们的出生而来,随爱而来,随希望而来。
对于含辛茹苦无私奉献养育我们的父母,我们无疑是有责任的。这份责任是:【第1句】:奉养双亲 【第2句】:使父母不受辱 【第3句】:使你的父母享受美名 (注:这美名是你带来给他们的) 简简单单的三条,这一生,你能为你的父母永远做到吗?不要回答,而去想,怎么做,怎样去做。
对妻儿--首先是对妻子。你与她曾素昧平生。
一丝所谓缘分让你名正言顺拥有她。你把她从一个不知世事的少女变成一个妇女,变成一个母亲。
让她和你一起负上另一份责任。你不觉得你对她是有责任的吗?这份责任是:保护她,爱她,与她一起白头到老,在你有生之年照顾她,不让她遭受苦难。
无论贫穷、富裕,永远不会变心,永远相互照顾直至生命的终点。 可以知道,你对妻子的责任就是你在婚礼上手抚圣经发的誓言:这份责任,无从逃避,也无法逃避。
唯有可选择的是如何去实现自己的誓言,而去尽这份责任。 对子女--人类的责任真是循环往复,当我们为人父母,又在重复上辈父母对我们初始至今的所有责任。
或许此时,我们才能感悟到父母之爱,子女之孝,然而他的一生,又带给了我们多少责任。他的成长,他的教育,他的婚嫁,他的创业,这一切的一切,足以让为人父母者辛劳一辈子了。
但当我们鸡皮鹤发时,又能否让我们为之呕心呖血的子女回报为我们尽一份责任呢? 对朋友--朋友相对于父母妻儿,唯一的区别在于没有血缘关系的维系。人生在世,更多的是朋友,朋友是以信义维系的。
一个能为朋友献出一腔热血的人必是真君子。朋友间的责任是相互的,他们不是回报也不是馈赠,而是相互的信任和付出。
真朋友间的信任是无限的、彻底的。真朋友间的付出是无私的,是不需要回报的。
对社会--人类社会是一个聚合体。人生存在于这个社会,如同于父母亲朋。
社会对我们亦有如同养育之恩的生存关系。我们要感恩,要有心回报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一个真君子视自己与社会之关系密为鱼水。切记,对于社会,它培育造就了我们,对它的那份责任是天职。
谈了这么多,人生既有如此众多的责任要去尽,特别是对自己和家庭的那份责任,以自己健康的身体和收入能力当然可以做到。你可以和你的家人说:只要我活着,我就可以完成这份责任。
这里是有条件的,你必须活着,必须健康,必须能为自己尽职,才可以对家人尽责。但当你为人子,为人父母,那份责任却是不能有如此这样的。
【第5句】: 道德经中描述我不争,无人可以与我争的句子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语出自《老子》。全句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说: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老子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后世流布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等思想意识,与老子所谓“不争之德”都不无源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