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祝福文案 > 节日祝福

最新教师端午节国旗下讲话

11396

【简介】感谢网友“11396”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篇一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点,端午节是卫生节。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用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 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佑安的愿望。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点,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第四点,端午节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粽子。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看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因为地域不同,各地的习俗也稍有不同。有些传统的习惯已经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国旗下讲话,我们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们能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过好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

教师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篇二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我今天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端午节的随想。端午节让我想起爱国诗人屈原。我怀想,滔滔汨罗水,悠悠数千年,拳拳赤子心,感天动地情。我仿佛看到:战国时,楚王宠信奸臣,屈原仗义直言,却被革职流放。秦国趁此机会进攻楚国,楚国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有心报国,无力回天。悲愤之下,他抱着一块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听说屈原投江了,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湖面上大小船只往来穿梭,百舸争游,蔚为壮观。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中,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体不被吞噬。

也许,这古老的传说已经无法让21世纪的现代人感动。但是,我想起xx年曾经有一篇报道让中国人震惊了!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学教授乌丙安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送一份急件,说据可靠消息,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同学们,你们不觉得这是天大的笑话吗?如果有人告诉你,几年后中国人想要划龙舟、吃粽子、过端午节,需要向别的国家提出申请,你一定会说:“开什么国际玩笑!”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这还了得?一场“保卫端午节”的论战在民间悄悄发起。有人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坚决捍卫这一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有人说:“我对端午节一直情有独钟,每年这天都要吃棕子看赛龙舟。如果端午节真被别国抢去了,我会觉得特别别扭。”还有人说:“我们的端午、中秋、元宵、重阳等传统节日本来就在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的大举进攻下渐显颓势,如果连端午节今后都改姓了洋,真是愧对祖宗啊。”后来经过查证,韩国申报的是他们本国的传统节日“端午祭”,并不是想抢我们的传统节日。不过,韩国的申报,可以说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韩国保护端午祭的经过至少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对本土文化态度的转变有多么可贵。因此,这也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去保卫祖宗的“遗产”,去体悟它们的弥足珍贵。

同学们,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已经纳入我国法定假日的议案。我认为,以立法手段保护传统节日是积极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举措。但同时我也觉得,申报和立法只是一种外在的行动模式。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一种从内心生发出来的力量和自信。有了这种内驱力,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能得到延伸与丰富,民众的心态也会变得健康、美好和开放。

怎样才能让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我们的生活,永远保持新鲜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内在的驱动力。内在的驱动力从哪里来?提高国民教育,加强个人的修行。整体的国民教育得到提升,国民就会对本民族的文化资源有一种广泛的认同。个人的修身齐家到一定层次,民族文化的种子就会在心灵生根发芽。能在个人的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就会鲜活而永恒。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因为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

由端午节想到屈原,想到了端午之争,想到保护民族文化关键在于教化。这些就是我今天站在国旗下的感悟。

感谢大家耐心的倾听,请接受我对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节快乐!谢谢。

教师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篇三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我今天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端午节的随想。端午节让我想起爱国诗人屈原。我怀想,滔滔汨罗水,悠悠数千年,拳拳赤子心,感天动地情。我仿佛看到:战国时,楚王宠信奸臣,屈原仗义直言,却被革职流放。秦国趁此机会进攻楚国,楚国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有心报国,无力回天。悲愤之下,他抱着一块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听说屈原投江了,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湖面上大小船只往来穿梭,百舸争游,蔚为壮观。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中,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体不被吞噬。

也许,这古老的传说已经无法让21世纪的现代人感动。但是,我想起xx年曾经有一篇报道让中国人震惊了!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学教授乌丙安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送一份急件,说据可靠消息,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同学们,你们不觉得这是天大的笑话吗?如果有人告诉你,几年后中国人想要划龙舟、吃粽子、过端午节,需要向别的国家提出申请,你一定会说:“开什么国际玩笑!”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这还了得?一场“保卫端午节”的论战在民间悄悄发起。有人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坚决捍卫这一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有人说:“我对端午节一直情有独钟,每年这天都要吃棕子看赛龙舟。如果端午节真被别国抢去了,我会觉得特别别扭。”还有人说:“我们的端午、中秋、元宵、重阳等传统节日本来就在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的大举进攻下渐显颓势,如果连端午节今后都改姓了洋,真是愧对祖宗啊。”后来经过查证,韩国申报的是他们本国的传统节日“端午祭”,并不是想抢我们的传统节日。不过,韩国的申报,可以说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韩国保护端午祭的经过至少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对本土文化态度的转变有多么可贵。因此,这也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去保卫祖宗的“遗产”,去体悟它们的弥足珍贵。

同学们,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已经纳入我国法定假日的议案。我认为,以立法手段保护传统节日是积极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举措。但同时我也觉得,申报和立法只是一种外在的行动模式。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一种从内心生发出来的力量和自信。有了这种内驱力,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能得到延伸与丰富,民众的心态也会变得健康、美好和开放。

怎样才能让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我们的生活,永远保持新鲜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内在的驱动力。内在的驱动力从哪里来?提高国民教育,加强个人的修行。整体的国民教育得到提升,国民就会对本民族的文化资源有一种广泛的认同。个人的修身齐家到一定层次,民族文化的种子就会在心灵生根发芽。能在个人的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就会鲜活而永恒。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因为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

由端午节想到屈原,想到了端午之争,想到保护民族文化关键在于教化。这些就是我今天站在国旗下的感悟。

感谢大家耐心的倾听,请接受我对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节快乐!谢谢。

教师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篇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后天就是 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流传的大约有四、五种说法,但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我想不少同学都有一些了解,老师再简单介绍一下它的来历。

据《史记》记载,战国末期楚国大臣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却遭到其他贵族的反对和排挤,屈原被迫离职,还被赶出都城。他在流放期间,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后来,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着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悲愤之下,于五月初五,写下绝笔《怀沙》后,投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得知消息后,划船拯救,将饭团等食物投入江中,希望鱼吃饱了,不要吃掉屈原,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被定为端午节,端即是“初”的意思,人们也以吃粽子,喝黄酒来纪念屈原。

也许,这古老的传说你早已听过无数遍,今天也无法让我们非常感动,但是,一度炒得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恍如昨日刚发生的事,最后以韩国成功申请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而告终。虽然专家称“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并非坏事。但毕竟“端午节”一词还是被别国抢先一步给端走了。

这件事情无疑给国人敲响了保护中华文化的警钟,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有很多正濒临消失,有的甚至已经失传,如世界三大艺术门类:西班牙的舞、意大利的歌、中国的戏曲。而中国戏曲现在有很多剧种已经失传,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赫哲族目前只有4000多人,能掌握自己民族语言的已不足几十人,整个赫哲族都在濒临消失,更别说民族文化了。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造纸术,而现在我们不得不向日本人购买高质量的宣纸。试问,将来我们连过节都是要过别人国家的节日,我们还有何颜面去见我们的祖先。

所幸近几年,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将一些重要文化遗产纳入国家保护单位加以保护,20xx年国家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设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教育部还对中小学音乐课进行改革,在20多所学校尝试京剧进课堂的做法。刚刚过去的6月11日也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日。但这些做法都还只是杯水车薪,甚至还引起各种争议。

传承中华文化需要广大民众的共同支持。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并非是已经过时的东西,相反更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需的,它为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巨大的意义,是一个民族坚强的精神支柱,孔孟思想的指导价值对世界文明都有着巨大的贡献,时下,一些消极颓废的文化把人们引向歧途,道德缺失、人情冷漠、心灵空虚已成为社会的症结,富士康员工连环跳、歹徒砍杀学生这些悲剧的发生更加向人们昭示社会精神文明的缺失。

后天就是端午节了,一起来好好度过一个中国的传统佳节,是我们非常简单就可以做到的,节日除了是一种欢庆活动外,更代表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因为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传统节日背后积淀的是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希望我们大家都能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中华文化滋润我们的心灵,做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传承和延续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让华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永远熠熠生辉。

最后,祝老师们、同学们端午节快乐!祝祖国永远繁荣富强。谢谢大家!

教师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篇五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端午节随想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史上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要职。因为他坚决主张抗击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至极,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影响深远的诗篇。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的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绞,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屈原离世已有两千多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会永远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让我们怀着对伟大爱国之士的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感谢大家耐心的倾听,在此,请大家接受我提前的节日祝福:端午节快乐!谢谢。

教师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篇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我是 五一班 的李__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让我想起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悲愤之下,他投汩罗江而去。故,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春节、端午、中秋节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彰显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分布如此广泛,却能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节日民俗的存在。这些节日已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节日,体现着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节日。

悠悠5000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就像我们现在大练书法一样,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挽救中华传统文化文化。

谢谢!

教师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篇七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点,端午节是卫生节。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用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佑安的愿望。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点,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第四点,端午节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粽子。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看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因为地域不同,各地的习俗也稍有不同。有些传统的习惯已经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国旗下讲话,我们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们能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过好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

教师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篇八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是来自72班的,今天我在国旗下的讲话主题是《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dd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史上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dd屈原。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进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屈原离世已有两千多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 可与日月争辉 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会永远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让我们怀着对伟大爱国之士的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感谢大家耐心地倾听,在此,请接受我对各位的节日祝福:端午节快乐!谢谢。

教师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篇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后天就是 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流传的大约有四、五种说法,但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我想不少同学都有一些了解,老师再简单介绍一下它的来历。

据《史记》记载,战国末期楚国大臣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却遭到其他贵族的反对和排挤,屈原被迫离职,还被赶出都城。他在流放期间,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后来,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着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悲愤之下,于五月初五,写下绝笔《怀沙》后,投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得知消息后,划船拯救,将饭团等食物投入江中,希望鱼吃饱了,不要吃掉屈原,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被定为端午节,端即是“初”的意思,人们也以吃粽子,喝黄酒来纪念屈原。

也许,这古老的传说你早已听过无数遍,今天也无法让我们非常感动,但是,一度炒得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恍如昨日刚发生的事,最后以韩国成功申请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而告终。虽然专家称“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并非坏事。但毕竟“端午节”一词还是被别国抢先一步给端走了。

这件事情无疑给国人敲响了保护中华文化的警钟,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有很多正濒临消失,有的甚至已经失传,如世界三大艺术门类:西班牙的舞、意大利的歌、中国的戏曲。而中国戏曲现在有很多剧种已经失传,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赫哲族目前只有4000多人,能掌握自己民族语言的已不足几十人,整个赫哲族都在濒临消失,更别说民族文化了。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造纸术,而现在我们不得不向日本人购买高质量的宣纸。试问,将来我们连过节都是要过别人国家的节日,我们还有何颜面去见我们的祖先。

所幸近几年,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将一些重要文化遗产纳入国家保护单位加以保护,20xx年国家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设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教育部还对中小学音乐课进行改革,在20多所学校尝试京剧进课堂的做法。刚刚过去的6月11日也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日。但这些做法都还只是杯水车薪,甚至还引起各种争议。

传承中华文化需要广大民众的共同支持。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并非是已经过时的东西,相反更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需的,它为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巨大的意义,是一个民族坚强的精神支柱,孔孟思想的指导价值对世界文明都有着巨大的贡献,时下,一些消极颓废的文化把人们引向歧途,道德缺失、人情冷漠、心灵空虚已成为社会的症结,富士康员工连环跳、歹徒砍杀学生这些悲剧的发生更加向人们昭示社会精神文明的缺失。

后天就是端午节了,一起来好好度过一个中国的传统佳节,是我们非常简单就可以做到的,节日除了是一种欢庆活动外,更代表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因为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传统节日背后积淀的是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希望我们大家都能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中华文化滋润我们的心灵,做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传承和延续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让华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永远熠熠生辉。

最后,祝老师们、同学们端午节快乐!祝祖国永远繁荣富强。谢谢大家!

教师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篇十

老师、小朋友们:

早上好!

这些天我又听到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是的,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端午节史源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端午节的习俗可以概括为四点,下面请我们学一班的几位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幼儿,第一点,端午节史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投江后,古人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船齐发,

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点,端午节也是卫生节,端午节前后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期,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挂菖蒲用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后来又加了石榴花、大蒜和龙船花、合称“天中五瑞”。

端午这天,成人都要饮雄黄酒和菖蒲酒以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

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辟邪、祈福佑安的愿望。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点,端午节还是体育节,因为这天人们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龙舟竞渡自古就有夺锦标的惯例,夺锦标不仅要有体力、耐力,而且还要团结协作,机智灵活,更要熟悉水性。这些都是长期锻炼的结果,绝非一日之功。龙舟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渡已经逐渐演变为一项国际赛事,起到友谊纽带作用。

第四点,端午节更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的粽子。晋代,粽子被定为端午节正式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为代表,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教师:听了学一班小朋友,给我们讲的端午节的习俗,小朋友们对端午节是不是有了一些了解呢?刚才这四个小朋友分别讲了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爱国的节日、卫生节、体育节、美食节,老师希望你们今晚回家后,能把刚才了解到的这些内容,给爸爸、妈妈说说好吗?今天的升旗仪式到此结束,退场!

教师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篇十一

老师、小朋友们:

早上好!

这些天我又听到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是的,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端午节史源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端午节的习俗可以概括为四点,下面请我们学一班的几位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幼儿,第一点,端午节史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投江后,古人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船齐发,

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点,端午节也是卫生节,端午节前后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期,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挂菖蒲用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后来又加了石榴花、大蒜和龙船花、合称“天中五瑞”。

端午这天,成人都要饮雄黄酒和菖蒲酒以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

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辟邪、祈福佑安的愿望。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点,端午节还是体育节,因为这天人们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龙舟竞渡自古就有夺锦标的惯例,夺锦标不仅要有体力、耐力,而且还要团结协作,机智灵活,更要熟悉水性。这些都是长期锻炼的结果,绝非一日之功。龙舟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渡已经逐渐演变为一项国际赛事,起到友谊纽带作用。

第四点,端午节更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的粽子。晋代,粽子被定为端午节正式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为代表,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教师:听了学一班小朋友,给我们讲的端午节的习俗,小朋友们对端午节是不是有了一些了解呢?刚才这四个小朋友分别讲了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爱国的节日、卫生节、体育节、美食节,老师希望你们今晚回家后,能把刚才了解到的这些内容,给爸爸、妈妈说说好吗?今天的升旗仪式到此结束,退场!

教师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篇十二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如题目是《端午节,我们的传统节日》。

同学们,你们能列举出我国的传统节日吗?

也许,你们早已习惯了圣诞节的狂欢,习惯了在“母亲节”送给妈妈小礼物,习惯了在“父亲节”向爸爸表达感激之情。其实,一年365天,还有许多印有“中国”标签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折射着古老的中国文化,象征着丰富的华夏文明,闪耀着龙的传人无穷的智慧。

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今年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的代表。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端午还被称为端阳、重午、女儿节、龙日等。民间纪念端午节的风俗很丰富,较普遍的庆祝形式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等。每一项端午习俗背后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独特的文化记忆。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和文化标签。然后,当我们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时,人们也多多少少冷落了传统节日,丢失了对文化传统的记忆。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你们想用什么方式纪念这个绵延两千年的传统佳节呢?让我们从今年端午节开始,重新拾起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关注,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传统节日习俗,发展传统节日习俗,创新传统节日习俗,让中国文化逐渐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接受和认识,毕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教师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篇十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__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和纪念曹娥说;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屈原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流放。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蛟龙水兽喝醉晕倒,就不会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今天的棕子。

而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