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专家谈高考作文|可为与有为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2023年高考正式拉开帷幕

一朝笔做剑

万般厚积始薄发

莘莘学子十年寒窗苦读

今朝终于有机会一飞冲天

在此预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大家关心的热点,这次我们特地邀请云南工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们,对新鲜出炉的云南省高考语文作文做一个评析。

高考题目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study 

and  live  better

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收获

徐国英 

副教授,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主持云南省省级课题。

“新冠”肆虐至今,全球上亿人被感染,伴随而来的经济倒退、人员失业、地区动乱等因素严重威胁着全球人民。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值此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之际,以“有为与可为”为主题的高考作文显得尤为睿智,我们必须分清何为“有为”,何为“可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作为。

何为“有为”?简单的来说,就是有作为,有所待。《王充.论衡》有言:“人道有为,故行。”我们用实际行动顶住了病毒的压力,也用卓越成绩回击了某些人对我们的横加指责与污蔑抹黑,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关切。何为“可为”?即我们能做什么。在危难时刻展现大国的关怀、责任与当担,尽我们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世界人民都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呵护与帮助。这就是“有为”。

对个人而言,众所周知的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等无数奋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们,不顾危险,不辞劳苦,坚持工作在一线。他们以崇高的精神与高尚的行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的“有为”与“可为”。他们“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每个人。

那么作为青少年的莘莘学子,何为“有为”与“可为”呢?毛主席在接见中国留苏学生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年轻一代肩负着时代与民族的希望,只有年轻人奋发向上,踏实有为,国家才能昌盛,才有希望。故而今年的高考作文以“有为与可为”为题可谓深得其中三昧,实有激励青年人脚踏实地,认真努力,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之作用。

李 燕

副教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编写教材三部,主持云南省省级课题及校级课题多项。

时代的主题 伟大的复兴:“可为与有为”

“人生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种子带着这样的梦想,与空气、水、阳光融合,发芽生长,长成一棵大树、一片麦浪、一座丰碑。袁隆平就像一粒种子,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万千百姓的心中,被人民深切怀念,他的可为与有为精神激励着我们向前、向前,立鸿鹄之志,作奋斗之人,远方未远,未来可期。

一个人的“可为与有为”,对待生活的热情,对家国情怀的虔诚,仿佛一条奔向大海的溪流,保持着持续学习的能力,坚韧无畏的内心,奔跑着,前进着。成千上万条这样的溪流汇聚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海,为国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而奋斗,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付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底气。当心静如止水,方能阔步前行。“可为”是“有为”的基础。在我们这个时代,“可以做什么”是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之一,而“做出什么成绩”则是我们认定目标、实现理想、奋勇向前的过程。“可为”与“有为”相辅相成,什么条件下“可为”?什么条件下“有为”?小到个人的胆略见识,大到国家的法规政令,科学理性、富有激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可为和有为”为我们的前进指明了方向,为我们的行动赋予了保障,让我们在奋进的过程中辩证地看待“压力与动力”“挑战与机遇”。君不见当新冠病毒洪水般袭来的时候,我们的白衣战士奋不顾身、勇于担当,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可为与有为”的铁壁铜墙,君不见当敌人非法越线、侵权挑衅中国军人的时候,我们的解放军毫不示弱、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为我们带来一方“可为与有为”的和平净土……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可为与有为”,这是时代的主题,是伟大的复兴,是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是我们的奋斗主旋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

姚 尧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讲授《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研究方向为汉字学、古代汉语。

一、命题特点

今年是回顾百年党史,开创新百年的重要时点,本次考题要求学生对这个历史契机进行思考,强调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些思考需要以较为全面和深厚的党史知识为基础,因此题目也考察了学生们的相关积累情况。《为人民服务》号召学习张思德同志纯粹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沁园春·雪》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古论今,指出人民才是伟大历史的创造者;《荷花淀》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坚贞勇敢的性格精神;《红岩》讴歌了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精神。学生们需要对这些作品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出共同的精神实质,表达出愿意接受这种精神的指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落实到“可为与有为”的逻辑思路上来。

二、写作要点

首先,应当先解释何为“可为”?如材料所示“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国家的未来与我们每个人的未来联系在一起,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都将推动国家的进步,所以说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李大钊是革命者,雷锋是军人,焦裕禄是公务员,钱学森是科学家,黄大年是教师,我们无论在什么岗位,只要抱着热诚的爱国之心,兢兢业业地工作,都是可为的。考生在此处可针对当下热议的“躺平”的生活态度,进行有理有节地批判和矫正。

其次,应当如何理解“有为”?在我们确立了努力方向后,应当践行精益求精、勇往无前的工作作风。只做一次好事成不了雷锋,只爱几个百姓成不了焦裕禄,只攻克一个难关成不了钱学森,在国家还处于艰难爬坡的背景下,我们一定不能心满意足,作为将来推动国家进步的生力军,青年们更要秉承革命党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充分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最后,因为此次考题相对简单,所以对以上两点的阐述应当有力、深刻,正反结合,具备思辨意味,避免与他人雷同,不然很难得到高分。

韩伟伟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主持参与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项,校级课题2项,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1921年,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浩渺烟波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代表们齐聚在一条红船之上,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征程。迈入历史的长河,“红船建党”距今已经一百周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全国III卷高考作文“可为与有为”这一主题极具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和家国情怀。

在过去,无数建党先烈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率先举起马列主义大旗,践行社会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和可行性,这是一种可为;经过“红船建党”,到以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开辟出独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种有为。而现在,值此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已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的伟大宏愿,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不论对个人还是国家、民族来说,这都是一种“有为”,更是一种大有“可为”。

高考作文旨在启迪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以及考察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今年的作文要求学生围绕材料与主题有理性、有深度地展开论述,将个人与国家民族、现在与过去未来几个较宏观的议题结合在一起,具有极高的思辨性。“可为”与“有为”的主体是我们,客体也是我们,旁观者是我们,亲历者也是我们,继承者是我们,创新者也是我们。我们是历史洪流中的一粒水滴,被裹挟着向前奔流,但我们也是推动历史洪流前进的巨大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切“有为”与“可为”终究要落实到个人(学生)的“有为”与“可为”层面上来。

此次作文题目范围和概念比较宽泛,学生可以选择的立意和破题角度较多。但不管什么角度,在大的背景上需要把握住这一主题的“思辨性”,将个人的“可为”“有为”与国家民族的“可为”“有为”结合,将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国家民族的理想信念结合。相信此次作文会出现较多的高分佳作,我们表示很期待。

YTBU

遇见

更好的自己

陈东平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主要担任《外国文学》、《跨文化交际》课程,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2023年全国卷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主题紧扣 “新百年、新征程”发展道路,站在新百年节点上,强调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体现了命题的高水准、试题的高质量。考生可结合自身经历,从革命先辈身上吸取力量,思考个人梦想如何实现,也可结合党的百年历程,思考个体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论语•宪问》中,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一种精神,面对逆境,迎风而上,是“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的气魄。在追寻梦想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路上,一个人,能够处逆境而不燥,乘风破浪,才能在人生路上大有可为。

可为,不为有为;有为,无须可为。可为与有为,背后是价值判断也是价值选择,是一个人的责任与担当,作为当代青年,面临时代的召唤,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坚定自己的选择,去探寻人生的道路,是以往辈先贤为榜样和力量,砥砺前行,还是惶惶度日,虚度光阴,这是每个青年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青年人作为时代的脊梁,当以深渊在侧,仍以有为之心,做不可做之事;身逢盛世,不忘历史,以青春之名,护卫华夏昌盛。

“乔木亭亭倚盖仓,栉风沐雨自担当”,站在首先“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青年人当肩负使命,自强不息!最后,祝考生们梦想成真,愿莘莘学子们,不负青春好时光!

END

编辑 | 顾阎

审核 | 张之明

大学生记者团

云南工商学院宣传部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