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唐代伟大的文学家韩愈在他的著名散文《师说》中曾劝导人们在学习上要“不耻相师”。意思是:向老师求教,向别人学习,不要认为是可耻的。 纵观古今中外,一切在事业上有重大建树的人,都是不耻相师的。
一代文化巨匠郭沫若在学术上一贯坚持“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因此,他虚怀若谷,尊重实践,不耻相师。他编写的话剧《屈原》中,原有这样一句台词:“宋玉,我特别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导,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t”写完后,他也觉得这话有些不够味,一时又找不到更合适的语言。
当这出戏在重庆演出时,演员张逸生提议将“你是”改为“你这”,郭老仔细斟酌一番后,愉快地接受了张的意见,并且说:“改得好,我拜你为一字之师。” 郭老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在文艺、哲学、考古、历史、古文字研究、社会科学研究诸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学识似浩瀚的大海,不择微流滴水,象巍巍的群山,不拒颗石杯仁。
举世闻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学全马斯登,通过实验发现:用粒子轰击金箔,有极少数粒子发生偏转,极个别粒子被反弹门来,卢瑟福这个原子核物理的奠墓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就在这个问题上,居然拜他的学生为师,与他的学生共同探讨、研究,结果发现是“电子绕原子核作无规则的高速旋转”,这就使汤姆逊的“葡萄干面包”的原子模型理论黯然失色,从而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世上的知识似浩瀚的海洋,广阔无垠。我们倾毕生精力也只能摄其点滴。
如果有了点滴知识就闭昌塞听,固步自封,不愿向别人学习,所得就一定微乎其微。 “三个笨皮匠,抵个诸葛亮”,一点不错。一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则是无穷的。
一个人考虑问题,往往很片面,很肤浅;很多人就会想得全面,透彻。 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实事求是、不耻相师、“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风气。
当然,提倡不耻相师,只指“思而不解而从师”,不是“有疑不思”而去“问”。 我们要彻底清除耻于从师的不良倾向,让“不耻相师”的文明之花,在亿万人民大战四化的科学阵地上,开得更美丽些吧! 〔评语〕这是一篇短小精悍、宫简意明的议论文。 作为一篇“条件作文”,习作者依据条件,按照要求选题立意,“题”抓得准,“不耻相师”是韩文的要点、精髓, “意”立得高,“实事求是,不耻相师”是我们当前树立良好学风的关键。
引论将“不耻相师”四字信手拈来,略加阐释,既符合原意,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论证严密,说理透彻。开首一言以蔽之,强调“不耻相师”的童要;接着从一切在事业上有重大建树的人中选取两例加以说明,用大作家郭沫若拜演员为“一字之师”和大科学家卢瑟福向自己学生学习的故事作论据,很典型,也比较新鲜。
作者扼要、生动地概述这两个故事之后,分别从正、反方面对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作了深刻的阐发。而一些同学写议论文的薄弱环节正是一味堆砌材料,只 “叙”不“议”。宁议论文重在论理,而说理必须分析。
“言贵己出”,要开 动脑筋,说出自己从书本上、实践中悟出的道理。议论文,就 是要议论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