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2月8日,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会同相关部门研制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指导意见,推动学校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探索在高校开设家庭教育选修课。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从传统意义上的“家事”上升为有法可依的“国事”,中国父母正式进入“依法带娃”时代。《促进法》指出,鼓励高等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课程,支持师范院校和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
家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而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是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那么,我国目前高校中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如何?该如何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法》实施后的今天,又为学科建设释放了哪些信号呢?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三位高校专家教授,探寻解决之道。
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现状如何
赵忠心是我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近年来,他看到很多社会人士教授家庭教育知识,教父母们如何管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等技巧和方法,他认为,这种方式比较微观,对家庭教育还应该有更加宏观的认识。“如果没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很难。”
1986年,赵忠心开始在北师大开设家庭教育学选修课,1992年,他开始招收家庭教育硕士研究生,也成为家庭教育专业首位硕士生导师,一直工作到2003年退休,其间还招收了很多进修生和访问学者。
赵忠心介绍说,我国目前仅在一些师范院校招收家庭教育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家庭教育学命名的专业学科目前还没有,“主要是缺少师资,欠缺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专家。”
目前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主要以教育学或心理学专业出身,他不认为学习了教育学或心理学就可以指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包含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脑科学等多学科,教育学或心理学只是其中之一。“在这些方面有研究的专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缪建东认为,目前高等学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学科内涵需要进一步明确,基本概念需要进一步界定,家庭教育学的学科知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搭建,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需要进一步融通。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蔡丹认为,目前家庭教育学科现状存在三点不足。一是家庭教育的学科标准、学科体系、培养目标等还不明确;二是培养的学生就业方向没有固定方向,是去中小学就业,还是去街道、社区等政府部门就业?三是目前有多个部门都在关心儿童发展和家庭教育的问题。譬如妇联、民政、精神文明办、共青团等,彼此的工作衔接、交叉点对于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研究者还不够清晰。
高校如何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
赵忠心认为,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首先要开两门基本课程,一是家庭教育论,一门家庭教育史。论是研究家庭教育方方面面的理论,从横面解剖家庭教育学科;史是研究家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从纵向解剖家庭教育学科。
其次是广纳社会中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脑科学等专家学者,对学科建设展开讨论和研究。
最后既要有主管部门,又要多部门形成合力。他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开展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协同,提供资源和支持。
缪建东认为,高校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首先需要明确家庭教育的学科性质,作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新型学科,要充分体现它的历史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并以此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其次高校需要将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用科学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来支撑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以实现基础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的协同共进。
他建议要加强组织机构创新和学术平台创新,如可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立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统筹全国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建设多元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创建家庭教育学术研究期刊,搭建研究资源网站,在主流媒介开辟家教专栏和在综合性教育研究杂志中增添家庭教育栏目等方式,系统推进家庭教育的学术繁荣。”
蔡丹希望今后能够尽快出台更为明确的规范规定,进一步明确学校、社区等配备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条件、工作职责等;其次,尽快完善家庭教育指导纲要,培养目标,就业建议等细则;最后,要加强能够进行家庭教育的师资培养,培养一批可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专家,可以整合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
《促进法》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法》明确指出需要加强学科建设,这对家庭教育学科独立发展、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蔡丹认为,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系统规划,既有方法论上的研究范式,也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近年来,有些高校已经开设了家庭教育的相关课程,也有高校开设了微专业等课程模块,有不少学生从中获益。
然而,系统化、整体性的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仍然在探索阶段。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家校社的协同支持,以往较为重视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尽管有大量研究已经明确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但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学科对家庭教育进行整合与系统化探究。
蔡丹表示,既然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就需要有系统化的培养方案,专门化的师资队伍,配套的实验条件和研究条件支撑。《促进法》实施后,未来,围绕家庭教育的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扎根中国文化环境的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探讨不同城市、农村、流动人口等家庭教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