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很多人与香格里拉的初始,是在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里。在这个深秋,我们与香格里拉相遇了。
曾经幻想了无数次的容颜初现在眼前,当80余名媒体记者踏上这片神秘土地上时,“心中的日月”轮廓越来越清晰。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香格里拉是每个人心中的日月,美好得似乎应该在地平线之外,却在地平线内真实暖心。

首站在香巴拉时轮坛城
媒体记者被藏文化对时间的精妙阐述吸引
时轮,顾名思义,有“时间之论”的意思。1日的第一站,媒体记者在香巴拉时轮坛城文化博览中心,见到了世界体量最大的时轮金刚法相、室内最大的时轮金刚立体坛城、千余幅唐卡组成的香巴拉神话传记、最为丰富的藏族兵器库和藏族艺术珍品……
香格里拉就是传说中的香巴拉,自香巴拉第一任国王月贤王受佛祖释迦牟尼传授时轮密法后,时轮金刚和时轮大法就成为香巴拉文化的精髓。
建设香巴拉时轮坛城,不仅是弘扬藏传佛教文化,再现香巴拉历史松赞林寺导游词,也可以让游客与信徒了解时轮密法,朝觐时轮金刚,体验藏族文化,感受时轮坛城的奥义与神秘。
坛城,藏语称吉柯,意思是中心或环境。以供奉时轮金刚大佛为中心的立体实体坛城叫时轮金刚坛城。香巴拉时轮坛城8楼室供奉着世界上最大,教派尊崇最完备的时轮金刚坛城。
时轮金刚立体坛城共五层,高7.371米,底座直径14.230米,空间体积1172.2646立方米,木质包青铜鎏金锻造,耗资2169万元,使用黄金15公斤,严格按照《时轮经》所述建造,并以藏族传统佛像锻造工艺制成,其工艺包括设计、泥塑、模具、蜡型、制壳涂料、采用锡青铜铸造,外表采用镏金工艺等。
2015年3月12日,香巴拉时轮坛城项目中的时轮金刚立体坛城创下“规模最大的立体坛城”世界纪录。此前,馆内的时轮金刚佛像和《四部医典》唐卡已经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的认证。
在为其精美赞叹之余松赞林寺导游词,媒体记者们也被导游孙诺卓玛介绍的,时轮坛城对时间的精妙阐释所吸引。而类似的阐释也同样出现在时轮金刚佛像上。
香巴拉时轮坛城文化博览中心的时轮金刚大佛像,高20.5米,自重约20吨。孙诺卓玛介绍说,佛像的四面代表一年的春,夏,秋,冬;十二个胳膊代表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只手代表二十四节气,每只手五个指头三个节松赞林寺导游词,共360节代表一年360天。两腿代表南北回归线。
这样与现代公历十分接近的计算方式和象征式的艺术表达,让人惊叹。


噶丹•松赞林寺之旅
媒体记者说,礼貌和美好是共通的
在扎西德勒的祝福声中,媒体记者们离开香巴拉时轮坛城文化博览中心,抵达被誉为“小布达拉宫”噶丹•松赞林寺。虽然进入大门的100多级石阶让大家好好体会了一把什么叫“高原”,但是抬头看看蔚蓝的天空下那红墙金顶的庄严建筑,便又有了攀登的力气。
噶丹·松赞林寺创建于公元1679年,至今已有330余年的历史,见证了迪庆地区的发展变迁,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故事。
红军在长征途中,曾通过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等的宣传,让寺院寺的僧侣对红军有了初步的认识。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曾应邀来此,并亲笔题写锦幛赠送,祝愿藏族人民繁荣昌盛。寺院方面曾为红军筹集了粮食、牦牛肉、红糖、粉丝等。至今,这些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美好佳话依然在这里流传。
随着对噶丹•松赞林寺了解越深,媒体记者们越能感受到它的包容、友好与和谐。来自荆楚网的强薇表示,一路行来,导游给大家介绍了很多参观的礼仪礼节,例如顺时针参观、摘帽脱墨镜、勿抽烟等,这是一些基础的礼仪礼节,是共通的。导游也介绍了很多藏文化中美好、善良的理念。强薇说,这让她对藏区、信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