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作家王蒙论自己的处世之道,提出了“中道原则”:“这生活好比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我既不走短边,也不走长边,而是走对角线。”
中道,奉行的是古代儒家的“中庸”哲学,其特征是灵活变通,适中为美。比如:不即不离,关系保持适当距离;不卑不亢,应当体现自我尊严;不丰不杀,既不奢侈也不吝啬;刚柔相济,能够调和性格;一张一弛,可以把握生活节奏……总之,“中道原则”是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科学史上有个重要的实例。对于光的认识,科学家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17世纪牛顿的“微粒说”,一是19世纪惠更斯的“波动说”。到了20世纪20年代,德布罗意明确阐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最后为科学界所认同。
我们可以明白,德布罗意的思维模式正是中道的。
中医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执中致和”,使阴阳两边保持适中与调和的状态,中医治病的原则是“执中”,强调“不热不寒”、“不实不虚”、“抑强扶弱”、“阴阳互补”。更重用的是预防疾病,这就是“致和”,需达到平衡,避免失调,使我们的身体保持稳定的局面。
和谐处世的中道原则,这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
一曰“性命和则生”。这是说人体内须平衡调节,保持适可状态。否则,就会阴阳失调,经络不畅,气血失和,故诱发疾病。二曰“人物和则亲”。这是说人贵在谦和,宽宏大量,潇洒自如。不然,一语龃龉,心怀芥蒂,睚眦必报,将自食恶果。三曰“人天和则灵”。这是说人要同大自然朝夕相处,休养生息。
于是,登高心旷,临流意远,望日月兴叹,能永葆青春。
中道就是辩证法,即对立统一,可以克服我们思维的单一性与认识的绝对化。古人曰:“德莫大于和,道莫正于中。”面对复杂的世界与多变的人生,我们要牢牢记住“中道原则”,就一定能应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