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在作文里成长
作者:杨昇
2023年的高考成绩出来,湖北省的理科状元是华师一附中的唐楚玥同学,高考成绩高达725分,其中高考语文 146 分、数学 149 分、外语 143 分、理综 287 分。文科方面,荆门龙泉中学考生徐茜取得 667 分的好成绩,语文 123 分,数学 147 分,英语 137 分,文综 260 分。
同一份试卷,理科状元的语文接近满分,比文科状元的语文高了23分。唐楚玥这么高的语文成绩,一时间引来了全国人的惊叹和膜拜。因为语文卷有很多主观题,而唐同学错了一道选择题,那就意味着包括60分的大作文在内的所有主观题仅仅被扣了1分,这太逆天了。她的高考作文,如果不是满分,那也至少是近似于满分的59分。高考作文这样的写作水平,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于是很多人在知乎网发起了讨论,讨论唐同学的语文怎么能考到接近于满分的成绩。热烈的讨论引来了几位唐楚玥同学同班好友的参与,最后经同学介绍,知乎网请来了唐楚玥本人亲自现身说法。唐同学很慷慨,很真诚,把她语文取得高分的秘籍都拿出来了,这些秘籍对大家取得好成绩很有帮助,大家可以在知乎搜“湖北高考理科状元总分 725 分,语文 146 分,如何做到的?”家有考生的,这是很好的借鉴。
(知乎网帖子地址:
question/408607763/answer/1360069144)。
在跟帖中,唐楚玥的同班同学发了8份唐同学的作文手稿,这些作文都是唐楚玥平时写的优秀作文,由他们的语文老师当做范文分发到班内供其他同学学习的,基本上都是60分的满分作文。
下面方框内是上面最后这篇满分作文的文字版,可以滑动方框内的滚动条浏览全文。
传承一族之血脉
折射家国之气象
谆谆家训,口口相传,为后人垂范;煌煌家风,世代浸润一门之气质。血脉维系,聚集而后、薪火相传,家族,是个人寻求身份认同与情感归属之地;更作为一个个精神特质各异的群体,共同组成了维系中华民族至今的生命密码。每个人都在谱写家族历史,每个家族历史也都折射着时代变迁、国家发展
一年之尽,万家团圆;画像、照片、故事又让这份国聚更添温暖与感动。顾念祖,身为你的同龄人,我也为你们顾家的故事而感动不已。不同的生命轨迹,却始终心系同族之人,一家之本,不同的时代环境也能坚守初心,应时而进。而我更希望你在听完我的讲述之后,对你的中文名“念祖”二字产生更深厚的情感,也对中国家族文化有着更深的理解。
延续血脉,传承精神,每个人都在谱写家族的历史。
如果说血脉是维系一个家族的生命河流,那么让它焕发光彩、奔腾不息的,便是家族独特的精神信仰与气质风范。揆诸史册,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可谓世家典范。从东汉至明清,能人辈出,或领一代之风尚,或执一朝之牛耳,每个人都在前人的教化,家门的规范下,将个体之精神烙上家族的印迹,也用个体之生命谱写赓续着家族的历史荣光。短短50字《王氏家训》,教养子孙以敦厚退让,是律己的自觉,更是支撑、聚集着这个庞大家族的精神力量。每一代人都仰望着前人的精神夜空,再用一生的时间将其践行外化,最后成为那片夜空的又一颗繁星,照亮未来之路。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家族的历史都折射着时代变迁、国家发展。
顾氏大太爷一家坚守影像之业,在画像、影楼,软件的变化中不正是人类掌握光影之技的不断提升吗?二太爷一家未曾放下家国情怀,抗日战争、大庆油田、改革开放,亚丁湾护航,哪一个名词不是中国巨大变革发展的见证?而你们一家虽远渡重洋,却一刻不忘故土。无论何种方式、身处何方,家族与时代,国家之间的丝线始终紧密坚实。晚清大儒梁启超“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为变法、革命奔走呼告。而他所有子女即便颠沛流离蒙受冤屈,都如父亲当年绝未忘一“国”字。为新中国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时代与家族相互成就,是危难时代将使命感与报国情融入梁家命脉,而秉持着“报效祖国”的信念,梁家人也在戊戌变法,抗日战争、新中国建设等重大历史节点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论是个人与家族,还是家族与时代,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结,都是中国家族文化最具魅力也是最不可或缺的一环。时过境迁,传统聚居于大家宅的人们终将星散于世间各地,家谱家风家训等等精神标志也在现代家庭观念的巨变中面临衰微。而小顾,你我年轻人理应有所改变。回望华夏世家风云,我们感悟家族文化之独特与力量;重温自身家族故事,我们应用心体悟家族血脉中的精神气质,并谨记于心,外化于形,将个人与家国紧紧相系。
传承一族之血脉,折射家国之气象,相信你已理解家族文化为何物,也定将在异国他乡续写家族辉煌。
唐楚玥书法级的工整书写让所有人叹服,这个没有异议,但是对其作文,却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探讨高考作文,更进一步说,是为了探讨写作,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对写作很感兴趣。所以我在这里摘录一些对唐同学作文质疑的声音,不是为了质疑唐同学的水平,而是为了探讨写作。唐楚玥的优秀值这个分数,她的书写和作文在当前高考作文评价体系下值满分,这是毋庸置疑的。我只是想跳过唐同学本人,以她的作文为样板,来探讨语文、写作和高考,以便让更多的学子们在写作学习和语文考试中不要有大失误。
为什么说不要有大失误呢?
因为面对唐楚玥同学的满分作文,有人给出了不一样的评价,而且这种评价不是随口瞎说,而是极有可能同样的满分作文,落到不同省份不同阅卷老师的手中,得分可能不及格。
唐楚玥的语文老师总结的高考高分作文神模式神套路被网友们吹上了天,但是一个自称年轻时改高考试卷改到吐的江苏老师对唐楚玥的作文和她的语文老师总结的作文神套路是这么评价的:
随后,这位提出异议的老师被唐楚玥的同学和粉丝们围攻到直接注销账号走人了。
如果说这位老师的评价因为响应者太少而分量不够的话,那么一些考生和曾经的考生的评价足以让我们反思:
可见反对唐同学这种作文风格的人很多,根据这些学生反馈的信息,唐楚玥得满分作文的这种写作套路,放在江苏和上海,得个及格分都困难。
这实在是个有意思的现象,同样是高考,面对一道60分的大题,评价标准何以如此天差地别?
很显然,唐楚玥同学写作文套用的这种套路和模板是庸俗的投机的,是违背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内涵的,对于学生未来的写作也是没有帮助的。简而言之,这种写作方法在未来是毫无用处的,除了高考能在一些省份得高分之外。当然,对于大部分学生而已,高考能得高分已经足够了。
再次强调,我如此评价唐楚玥的作文,实际上是批评当前高考作文严重异化了的评价标准,而不是要否定唐楚玥的水平。她和她的老师只是很好地掌握了应试技巧,严格按照高考作文的应试技巧来写作文罢了,这个作文不代表她真实的写作水平。我相信,按照唐同学的智商和悟性,高考作文变成江苏上海的评价标准,唐同学可能也能考高分。
学生们都是按照高考的评卷要求来学习的,要是有什么错,那是评卷标准的错,不是学生和老师的错。
读了唐同学满分作文的人对这种作文导向下的语文教育忧心忡忡:
几乎每个人都觉得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有问题,谁的套路深,谁把万能模板记得牢套的好,谁更会堆砌辞藻,谁就能得高分甚至满分,哪怕她的800字文章里一句有用的话都没有。这特么的是个什么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标准将把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引向何方?将把国民素质引向何方?将把中华文化引向何方?
接触一下高校的学生,你就知道现在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多么惨不忍睹,让写个什么东西,大多都是堆很多废话,上句与下句之间没个逻辑,前段与后段之间没个呼应,全篇没个中心,文不达意。
就连清华北大这样TOP级名校,近年来也深受学生写作能力低下的困扰,迫不得已,清华大学从2023级新生开始,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计划到2023年覆盖清华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消息一出,立即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2023年发布的全美写作统计,900多所美国高校中有96%开设了写作类课程。普林斯顿大学每年开设超过100场写作研讨班,要求本科新生必须参加;哈佛大学将“说明文写作”作为唯一指定必修课。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说过,由于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的确,科技越发达,资讯越丰富,越需要较强的读写能力对相应知识点进行理解、吸收和转化。从这点上说,写作课程在教育体系中理应得到重视与加强。
可是,在最应该学习写作技能的中学阶段,我们的语文教育和写作训练却被严重变异的高考作文评阅标准带到邪路上去了,所有的学生都被逼学习和适应这种无聊又无用的考场写作套路,完全不去学习真正的写作。而学习写作,如果错过了18岁之前的基础阶段,人的思想和思维定型了之后,再想有什么大的突破,就很难了。
写作并非一定是文学创作,写作的根本是用文字把自己的思想或感情表达清楚,堆出来的文字是为了表达内容。在我们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在很多场景下需要用文字表达内容,这样才能够推动工作的进展。可见,文章的使命就是表达内容。
可是高考作文的牛×之处就在于,堆砌了800字,却什么内容都没有,没思想没情感,就是堆砌了800华丽的辞藻。而这种堆砌的空洞玩意儿,竟然可以得高分甚至满分,你说可笑不可笑。
无需过多地从社会价值上讨论高考作文,在当前的语境下,任何的社会价值都得让位于高考分数,这是符合所有人期待的,不从分数出发的讨论一钱不值。那么我们就讨论高考分数吧。
我不相信高考作文会越来越邪乎越来越套路化模式化,要知道,改变正在发生着。而且这种套路化模板化的高考作文写作毕竟是被大部分人批判的,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不符合高考选拔人才的宗旨的,无论如何,这种东西不会成为桌面上的标准,是要被改革的对象,说不定哪一天这个评判标准突然就变了。如果一个学生只会写这种套路化的空洞作文,等到你参加高考的时候,是不是还能稳稳地得高分,这是不确定的。
希望这种不确定早点到来。
有人说近年来中学语文教育已经有了一些改变。
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为了孩子们在最适合的年纪学到真正的写作而不被异化了的写作套路毒害,我们都应该大声地向这种严重偏离了写作本质的高考作文评判标准说不!
本号作者杨昇介绍:
本文笔者杨昇,高校教师,喜好写作。公众号发布原创文章近400篇,全网单平台阅读量10万+文章13篇,全网阅读量数千万的文章2篇。其自媒体原创文不但在全网的传播有广度,更有高度,有关农村和底层青年教育问题的文章,1篇被《光明日报》全文转载刊登,1篇被国务院内参《国是咨询》选登。文章主要在公众号“在作文里成长”发布,本公众号长久关注农村、农民和底层青年,关注普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