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高考是万千学子们改变命运的一场考试,考生们为了能够进入理想的大学,会点灯熬油,日以继夜地学习。高考也被视作最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类考试,成为了学生们实现逆袭的一个途径。
每年高考都会出现一些成绩优异,甚至“天赋异禀”的人才。这些人不光是成绩好,在某些地方也会有突出的部分。只不过有些人是真的很有才华,而有些人只是“噱头”大,实则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
高考作文仅得6分,因“甲骨文”被人们关注
在一次高考中,有一位学生的作文仅仅得了6分。按照常理,这样的作文没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但是他的作文却因为“特殊”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篇作文,通篇都是用甲骨文写的,反响十分大,甚至轰动了全国。
他用甲骨文写作文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而且他想以这个技艺成为自己的加分项,让自己能够被其他学校重视。这样费尽心思的考量,也确实引起了别人的关注,毕竟如今能写出甲骨文的高中生并不多。
这篇作文他的最后得分为6分,高考总分数为428分,这个分数其实并不高。但是这个名叫黄龄的学生觉得一定会有名校能看重自己的“甲骨文”,向他抛出橄榄枝。
之后复旦大学、湖南大学的专家和教授们商议后,都觉得黄龄对古文字的理解并不精准,所以拒绝了他的入学请求。
但是黄龄的“才华”受到了西南财经大学的认可,美中不足的是该学校并没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结局是被黄龄拒绝了。
直到四川大学发现了黄龄的才能,破格录取他到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并让他在中文系专业学习。大三的时候读了川大本校的古文字专业,还请了退休的专家对他一对一授课。可是学习的结果并不理想。
读了古文字学以后,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
看到黄龄的一篇甲骨文,不懂的人肯定觉得这名学生对古文字有研究,他自己也表示说,最爱读的书是《文心雕龙》。如果是读过这本书的人,应该知道《文心雕龙》属于是文艺批评类的书籍,和古文字学并没有关系。
川大专门为黄龄请了古文字学教授何崝,教授的是先秦文献和古文字学研究。而《文心雕龙》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与他所读的专业几乎没有关系。后来通过他的老师何崝教授的一席话,才知道黄龄的举动是为了炫技。
黄龄进入大学以后,并没有珍惜学校给他的这次机会,平时对待学习态度很不好。何崝教授表示说,黄龄平时并不好好上课学习,关于这一点他也是无奈。黄龄对古文字学一知半解,对自己没有确切的认识,造成了自高自傲的性格。
后来黄龄的所作所为,让他的老师何崝教授忍无可忍,教授一气之下递交了一份辞呈,并且留下了一句对黄龄的评价,他评价说黄龄为人浮躁,基本功不扎实,不适合搞学问。
少年有“才华”值得鼓励,莫学“伤仲永”变成了普通人
网上关于黄龄的评论有很多,有人说他只顾着炫技,其实并没有真才实学。也有人说他是到了大学以后,有点认不清自己,不知道一个有天赋的人也得脚踏实地地去学习,白白浪费了好的大学,好的教学资源。
其实通过黄龄这件事,我们能够看出来这一点。就是任何一个少年只要有兴趣爱好,都应该予以鼓励。黄龄肯定是对中国文字是感兴趣的,否则不会去学汉语言文学和甲骨文。只不过他没有在关键时期把握好心态,让自己最后迷失在了光环当中。
通过黄龄很有自信地选择大学,就应该看出来他是想研究古文字的,只不过对自己的评价太高了,让他忘记了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伤仲永”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天才如何变成了一个普通人,黄龄可能就是现代的“伤仲永”。
大学生们在高考当中能够脱颖而出,说明自己是有能力的。但是无论自己是哪个专业领域的奇才,都应该保持谦虚低调的学习态度,对待有学问的老师要恭敬,对待学问要严谨。
最后我想说,有才华的人反而要更加地努力,当今社会不缺乏有才华的人,缺乏的是一直能保持自己才华的上进者。不要被自己目前的光环蒙蔽了双眼,让自己不断提升才有更好的未来。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