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我们从小被要求学习,不断地学习,除此以外的事情不用管。于是,当我们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的时候,父母就会格外担心。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因为转学到了很远的地方,每周都要从家坐一个小时公交车才能到学校。在我所住的那个很大的厂矿小区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就近在厂矿学校上学的,家和学校都在小区里,很放心。一旦要去小区以外的地方,家长便会手把手地领着带着才能走。于是,当有一天我在路边听到一个阿姨A带着高我一头的儿子,向阿姨B骄傲地炫耀“我儿子可以自己坐公交车了”时,我侧头看了看她们,露出鄙夷的神色。
从那个时候我突然明白:广泛地涉猎生活中各种不同的事情,才会让你的生活充满各种自由。比如我小学的暑假就可以自己坐长途车去另一个城市做社会调研;比如我初中的暑假就可以直接找到社会福利院的院长,和他讨论做义工的事情;比如现在我可以用各种方法找我想要的各种信息,完成我的一个个梦想。
很多时候我会发现,我们对“专业”太过认真了,似乎除了与之相关的事情,其他都是浪费时间。比如小时候我们过多地学习,于是很多人有学习综合征,只要一天不学习,心里就内疚得不行。其实这是一种很极端的心理,可是我们都没有觉察到。
进入社会以后,这种状况更加明显,但好像很多人都引以为傲。读书,一定要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最不济也是人人都在读的经管、暴富、速成之类的书。聚会,大多是圈里人聚会,圈里就那么几个人,天天聚,彼此做的事情也大同小异。聊天,张口闭口都是自己手里的大合同签了多少、自己笔下的稿子有没有交。就连微博,几乎能由其看到楼主的职业与性格,甚至客户是谁,而其实这应该是一个可以发挥想象力的地方。
于是每个人都越走越窄,最后发现如果跳槽,就那么几个公司可供选择。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除了自己的所学专业,你还知道别的吗?旅行,找不到靠谱的机票代理商;郊游,搞不清路线;看病,分不清流程……
我刚毕业时,每个周末窝在家里,说是要写东西看书,从不郊游,从不娱乐。结果呢?连四季变化都觉察不到,来北京五年连故宫博物院都没进去过,我到底用错过的风景换回了什么?
后来的三年,我努力地尝试了很多领域,虽然做得不算特别好,但却觉得自己毕业后的三年,过得充实而美好。最重要的是,那1000多个日日夜夜,是我自己本来想要的模样。我一点都不后悔,在那些日子里,做过的事、爱过的人、犯过的错、流过的泪,他们让我清楚地明白,世界其实很大很大!
我们应该去尝试一些专业以外的事情,因为那些所谓的专业,不过是多读了几本书而已,其实也算不上什么专业。我们应该多读一些专业以外的书,交一些专业以外的朋友,听很多专业以外的故事,观察不同地区不同人是如何生活的,用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一种不同于自己的经历。
所以,别把专业当生活,因为生活不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