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013阅读塑造大脑,也可以塑造人生
018别只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孩子的阅读能力
023让孩子在“心流”中阅读,培养兴趣才不难
028了解孩子的阅读阶段很重要
033阅读不挑食,尽早让孩子开始阅读知识读物
第二章 从阅读到理解,
培养孩子的“解码”能力 / 039
040会阅读的孩子,大脑应该有个“百宝箱”
045如何判断孩子读懂了?让他在头脑里放一场“小电影”
051读不懂时怎么办?让孩子学会边读边提问
058怎样越读越聪明,让孩子做一名“书籍小侦探”
065善于在阅读中思考的孩子,也善于倾听内心的声音
072筛选重要信息,是孩子读懂“中心思想”的关键
078理解力强的孩子,赢在善于利用“背景知识”
第三章 从阅读到思考,
涵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 085
086别让“中心思想”禁锢了孩子,这只是思考的开始
091让孩子爱上思考,从“说来听听”开始
096孩子是天生的评论家,锻炼孩子的评论家体质
102让孩子学会思考,需要父母成为孩子的“思考同伴”
107深入思考三步骤,让孩子成为“思考型读者”
114给孩子七副思辨眼镜,深入阅读不再难
118“自我意见建立法”,孩子学得会的哈佛思考课
第四章 从阅读到写作,
在阅读中汲取写作营养 / 123
124破译作家的写作密码,让阅读为写作加分
128做阅读中的“建筑师”,破译结构的密码
135做阅读中的“小演员”,站在角色的角度阅读
141做阅读中的“美食家”,咀嚼细节的力量
147做阅读中的“哲学家”,体会作者的观点
153做阅读中的“辩论家”,可以和作者“吵吵架”
第五章 从会读到会写,
让孩子自然而然爱上写作 / 157
158读了很多书,依然不会写
163让孩子爱上写作,先从爱上生活开始
169孩子写作没思路?先从“模仿”开始
176写作语感怎么练?古诗词来帮忙
180学不会写作技巧怎么办?那就让它靠边站
184孩子缺乏想象力?想象力并非与生俱来
191从写作到创作,不要忽视自由写作的力量
第六章 做孩子的读写教练,
为未来保驾护航 / 197
198创设读写环境,做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205屏幕时代,这样培养孩子的读写兴趣
209做孩子的读写教练,必须牢记的“四大心法”
前言/序言
自序
阅读是我的第二所大学
作为一个前媒体人,我人生的前三十年,从没想过自己会进入儿童读写研究这样一个领域。
我为什么会被吸引到这个领域来,这件事是令我找到了自己的统一,还是自我的瓦解?毕竟,在我从小到大所树立的所有理想中,从来不包括老师。
后来我才明白,埋伏在命运中的草蛇灰线,最终会串成一条完整的线索,冥冥中引领着我们走上一条必然之路,推动情节走向的一定是一个人的同一性——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
虽然读写老师看似和媒体人、作者等这些身份不能直接画上等号,但是要掌握其中的精要,习得这一项新的技能,所倚靠的学习能力,依然是背后的读写能力。
从媒体人转型为读写教练,我不相信什么起跑线,但在我自己身上,我可以磕磕绊绊地尝试任何新事物,都源于能够在阅读中学习的这项底层能力。徐冬梅老师说,阅读是她的第二所大学。对于我来说,也是。
我想对于任何一个想要终身学习的人,通过阅读去学习都是性价比最高又最没有“沉没成本”的事。
我通过阅读系统掌握了这个领域所有的新成果、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并通过写作整合出自己的工作坊思路和体系。一边读,大量地进行主题式的、分析式的阅读,一边认真地“写”,写工作坊每个流程的设计,写自己的每一次进步和反思,写孩子们的“珍珠时刻”,最终写出了这本书。
回望十年前离开杂志社那个有些迷茫无助的身影,我想告诉自己:嗨,不要担心,用好你的读写能力,它将是你的“黑箱能力”,它会再一次带你起飞。
“黑箱能力”的说法,来自“黑箱理论”。意思是说,世间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所以即便不知道黑箱里面是什么,也可以通过黑箱的输出和输入来理解其工作的机制,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比如我在杂志社一直从事编辑工作,对于教授读写,我并不了解其中的复杂理论和机制,但是通过输入和输出,我也可以总结出其中的规律。
而输入和输出,不就是阅读和写作吗?
据说在未来,一个人一生将更换7~10次工作。如果这些工作跨度很大,对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要求也就更高。我们通过什么渠道学习呢?书籍就是最好的老师。任何领域最顶尖的思想、方法一定都会记录下来,成为文字。所以,阅读本身就是最便捷又最深刻的学习管道。
而信息化时代,写作已经不仅仅是指写作文,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输出。无论是微博、微信、短视频,还是直播、演讲,从生活到职场,表达已然是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要具备的能力。无论是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表达,背后都需要知识、见解、逻辑、思辨。阅读和写作早已不只是孤立的考试技能和语言技能。
时代日新月异,纵观全世界的母语教育,发展靠前的国家,基本上早已将“阅读”和“写作”调整为了“读写素养”,而2022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对语文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核心素养成为我们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
以孩子终身读写素养的形成为目标,工作坊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好的形式。因为工作坊的模式就是师傅带徒弟。在工作坊,我是和孩子们一样的阅读者和写作者,我传授一切阅读和写作的技能、策略,亲自示范,细致反馈,在这样的长期浸润和实践下,让孩子们逐渐获取能够带得走的终身读写能力。
阅读理解是什么,在我看来,可能就是我们理解自我、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的能力,我们通过文本在逐渐建立这种能力。
写作能力是什么,在我看来,可能就是我们解释自我、解释世界、解释一切的方式,我们通过输出文字来构建我们自身。
无论孩子们未来从事任何一种职业,这项能力都会为他们的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助力。
所有的能力,都不是自然而然生成的,都需要系统地规划、训练。阅读和写作也是技能,不是知识的叠加,不是把孩子推进无休止的知识、概念中,在无休止的刷题和套路式的学习中,孩子更是不可能拥有灵活的思维能力。那种在课堂上吸收好、效率高的孩子,都是高参与度的孩子。这种参与度,不是体现在被动接受知识上,而是主动思考、探索,也就是说,学习的参与度,基本上决定了一个孩子能否学有所成。
在孩子小的时候,究竟什么样的教育会影响他的一生?到底打下什么样的思维模型,才会让他在不如意十之八九的人生中,可以在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愿意去尝试,而不让生命虚掷。我能想到的,还是阅读。美国一个读写项目的教师说,如果孩子们都有机会投入一种与众不同的读书项目,那种可以塑造人读写生活的项目该是多棒的事。当读写素养成为一个人必然的能力之底色、精神之底色,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好的读写教育应该长什么样子呢?我得出的简单结论是:
其一,好的读写教育是以培养终身阅读者为终极目标的。所谓“以终为始”,以这个目标逆向思考的话,好的读写教育就是不以眼前的功利培养牺牲长远的能力培养。
其二,好的读写教育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更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老师调整教学以满足孩子的需求,启发孩子的智慧。
其三,好的读写教育是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目的、愉悦感以及自主性,给予孩子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以放松的姿态逐渐展现学习的效果。
读写教育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作为一个学习者和研究者,无论我自诩是一个再资深的文字工作者,在孩子们面前,我也丝毫不敢放松学习,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即将融入世界的公民。而读写教育,关系着他们是否能用表达、聆听、交谈、书写建构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和更深刻的自我。
高莉
2023年7月21日
书籍购买点击:《读出思考力:用阅读开启孩子的高阶思维》(高莉 著)-卖贝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