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这就是年味儿#
每年写春联的时候总会想我的爷爷,回到了小时候的年。那时过年特别有年的气息,空气冷冷的,混合着谁家烀肉或者其他好吃的香气,大概是年的味道。一进腊月就有村里的三叔二大爷陆陆续续夹着红纸找我爷写对联。插播一下,我爷是中学离休教师,教美术地理历史语文,写一手好字画画也很好。基本上我们镇上读过中学的人都是我爷的学生,提到我爷赞不绝口:画画太传神了,上地理课不用看书画地图等等。这些都是别人口中的,我没看见,也没赶上,我出生以来有记忆起,我爷就已经退休了,非常勤劳,除了劳动,闲暇时间就在写书法,用毛笔蘸水在水泥地上写,竖着写满,干了再横着写,写秃的毛笔我看有一茶缸子还不止,有时会给我讲点书法家的小故事,“只有一点像曦之”“笔冢”什么的,我爷和孩子们不太亲近,找好吃的,就找我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偶尔给我讲书法和国画还有他写得文章,不得不说我爷的记忆力真好,八十多岁时还能背醉翁亭记,闭着眼睛背,我爷吃饭很慢,一顿饭一个小时绝对不夸张,睁开眼睛夹菜,闭着眼睛吃,我和小忠(比我小一岁)弟弟趁着这个机会偷盘子里的蒸咸鱼,一人偷了一条,我爷浑然不觉,我们觉得甚是有趣。跑题了,说写春联来着,越到年根来的人越多,每家每户写得内容很多,大门房门室内门至少三套,还有春条,(可能有不知道什么是春条的朋友,旧俗春节书写吉祥词句贴于门楹上的条形对联)阖家欢乐,出门见喜,抬头见喜,粮食满仓,肥猪满圈,金鸡满架,步步登高,井泉龙王,还有各种大小的福字,贴遍家中每个角落,家里贴的红红火火,真的好多内容,我爷不厌其烦的裁纸,折叠,书写,关键是好多份,现在想想真是工作量巨大,从一大早晨,一直写到晚上点灯,点灯就不写了,视线不好。
那时奶奶家的灯好像是个40瓦的白炽灯泡,感觉有点发红,不太明亮,模模糊糊像有层复古滤镜。看我爷写字就是一种享受,我一看就看一天,写好帮忙拎出来,晾干,炕上都铺满了,干了就卷起来,我爷做事仔细,怕有的人分不清上下联,还用铅笔在背面写上左右,以及贴在何处。我爷写春联时通常用行书,行书潇洒飘逸,好看得紧!捏着笔的尾部,悬腕完成,书写的时候是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不像我在抖音里看到有的写书法的,写得又顿笔又转笔涩涩巴巴看着闹心,慢的要命吭哧瘪肚还解释一堆,屁!我爷从早晨站到晚上就中午吃碗油茶面,我从早跟到晚,中午也能捞到一碗油茶面,很香很好吃。长大之后看超市有卖的,买一袋尝尝,发现远远不及小时候在奶奶家吃的香。就这样陆陆续续写了一个腊月。唯一的报酬就是,老五爷这字写太好了!写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最有年味儿的将近二十年。后来爷爷年岁大了,写不动了,人们也渐渐都买印刷的春联了。
爷爷获得过很多国家级的书法大奖,证书头衔一大堆。行书草书隶书篆书楷书无一不精,我看过他写的小楷,真绝,爷爷说小楷最耗心血,一点都不能错,错一点,一大篇全废了。
小时候奶奶家就像个百宝库,就爱去翻她家的抽匣,有一个靠里的上锁 的是爷爷的,不能动,剩下两个可以翻,我去翻书,每年过年前会有一本新的农家历,这是年货的一部分,还有麻衣神相,哈哈,还有年代久远的美术书,破旧的蘸水钢笔,老旧的笔记本等等。
后来我们长大了,奶奶爷爷故去,那个老房子就永远在我记忆里,或者梦里,一遍一遍回味,里屋房梁上吊着的小筐装着我的童年。奶奶家的话门子上画得四幅花鸟画春夏秋冬是我最早的绘画启蒙,那是爷爷画的玻璃画,我小时候觉得太美了,现在依然那么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