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晦涩”一下又如何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截图自微信公众号“教学月刊”

据澎湃新闻报道,以上语句来自于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省2023年高考满分作文首段。据称,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教授点评文章称“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这篇满分作文,随即引来众多网友的关注与争议。有人说好,有人说配不上满分作文且“辞不配位”,还有人担心给这种作文满分,可能会诱导学生模仿,用晦涩和生僻字“装高深”“博高分”。

公布满分作文,以及阅卷老师对作文的点评,可以让学校老师、学生和公众更了解作文评卷标准。这也是多年来各省教育考试部门一直坚持的做法。但是,作文阅卷到底是专业事务,会有专业的阅卷标准,而公众对满分作文的关注,则并非都坚持专业标准,因此,满分作文在公布后,引发争议是十分正常的。这也是教育考试部门在公布满分作文时,应该预料到的。

对于这篇满分作文,笔者尊重阅卷老师的评分和点评。一篇作文有三位老师评阅,表明阅卷组对待作文阅卷的谨慎态度。语文作文属于主观题,主观题的阅卷质量,一直是考生和社会公众特别关注的。为防止阅卷偏差,对于语文作文,通常会有两人评阅,如果评阅分数差不多,取平均分,如果两次评阅分数相差较大(如超过5、6分),则会再请第三人评阅,最终由作文审查组判分。这篇“满分作文”,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后一位老师给了55分,因此再请第三人评分,第三人给的也是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

由此可见,给这篇作文满分是十分谨慎的。而由于也有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所以有网友说这篇文章,配不上满分,也很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关键要看阅卷组的最终评分。

近年来,我国高考作文,普遍出材料作文,出材料作文的目的,是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浙江的高考作文也是如此,今年的作文材料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这是出得不错的材料作文,给了学生较大的思辨空间和表达空间。

但从考生的高考作文表现看,不少考生还按照应试作文的套路去写材料作文,这和材料作文给学生的思辨、表达空间还不够大,以及有不少考生还是想着怎么写出阅卷老师喜欢的文章来作文有关,于是不少考生的材料作文还是“宿构”“套题”。事实上,好的材料作文,反对“千篇一律”,要求考生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观念,进行个性化写作。好的材料作文,应该有鲜明的观念,严密的逻辑,以及优美的文字表达。

这篇材料作文之所以能得满分,或许主要在于其思辨性,虽然有人质疑其所用的生僻字,并不必要,但也可以说是个性化表达。给其满分,并不是鼓励其他学生也效仿这种做法,而是尊重、倡导个性化表达。这给学生传递的信息是,写材料作文,不要采取某一套路——模仿他人是很难写出出彩的文章的——而是要写出个性。这可以发挥材料作文真正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作用。

就此而言,笔者也不担心其他学生会模仿这种方式,就如2001年江苏一名考生的作文《赤兔之死》得满分,虽然作文得到大多数网友的认可,但也有人担心会不会有学生模仿进行文言文写作。后来的事实表明,这“过虑”了,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很难进行这样的操作的。《生活在树上》这篇作文,就属于这名学生有自己思想的个性化表达,其他学生要模仿,也特别难。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价值。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熊丙奇

编辑 黄静

【版权声明】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红星新闻(成都商报社)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